题雪窦妙高台

偶为清游宿梵宫,凌晨试上最高峰。
水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
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
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听日暮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雪窦妙高台》是元代著名诗人黄溍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黄溍,字晋卿,生于婺州义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2. 作品原文
    偶为清游宿梵宫,凌晨试上最高峰。
    水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
    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
    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听日暮钟。

  3. 内容赏析

  • 清游宿梵宫:描绘了诗人偶遇一处清净之地并留宿其中的情景。
  • 凌晨试上最高峰:表现了诗人早起攀登的决心和勇气。
  • 描述景色:通过“水翻雪色寒犹落”和“云掩丹光远更重”等意象,展示了山间清晨的寒冷与壮丽景色。
  • 佛教元素:提及“一僧能跨虎”,反映了佛教文化在诗人心中的影响。
  • 宗教象征:“近闻三洞尽藏龙”可能隐喻深奥的宗教哲理或修行境界。
  • 自然美与人文情怀:“下方车马应难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远离。
  • 结尾意境:以“唯听日暮钟”作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意境。
  1. 历史背景
  • 时间背景:《题雪窦妙高台》创作于元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地理背景: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是一处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妙高台是山顶上的一个观景点,也是文人墨客常来探访的地方。

《题雪窦妙高台》不仅是黄溍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元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