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良卿学士之淮南

坐厌流尘拂面红,行携凉月下青空。
三千里外扬州鹤,四十年前御史骢。
先庙铁衣犹挂壁,儿郎玉帐已生风。
贞元朝士今无几,归及花时一笑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良卿学士之淮南》是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黄溍对朋友的深厚友谊,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与时代:黄溍(约1287年—约1358年),字伯善,号东井老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史学家,其家族世代为官,对政治和社会有深刻见解。
  1. 诗歌原文
    坐厌流尘拂面红,行携凉月下青空。
    三千里外扬州鹤,四十年前御史骢。
    先庙铁衣犹挂壁,儿郎玉帐已生风。
    贞元朝士今无几,归及花时一笑同。

  2. 诗歌解读

  • 首联赏析:“坐厌流尘拂面红,行携凉月下青空。”此联描绘了诗人在行进中的感受,既表达了对尘世厌倦之情,又透露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次联赏析:“三千里外扬州鹤,四十年前御史骢。”这句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当前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
  • 颈联赏析:“先庙铁衣犹挂壁,儿郎玉帐已生风。”通过“铁衣”与“玉帐”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历史的长卷,既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记忆,也暗示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尾联赏析:“贞元朝士今无几,归及花时一笑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们在回到家乡后能够享受生活,并与自己共度美好时光。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如凉月、扬州鹤等),又有历史人物(如御史骢、儿郎玉帐等),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深邃的艺术氛围。
  • 情感真挚: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非常真挚,无论是对尘世的厌倦,还是对友人的不舍,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语言优美:诗句用词考究,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现代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典故的运用,更是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同时,文人墨客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多作品传世,其中不少作品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地域特色:扬州作为当时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这些元素在这首诗中得以体现,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 鉴赏建议
  • 阅读理解:在阅读这首诗时,建议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然后深入分析每一句的含义及其与其他诗句的联系。
  • 写作技巧: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 历史意义: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他的时代特点。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元代文化的窗口。

《送张良卿学士之淮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黄溍高超的文学才华,还能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