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官河驻彩桡,春深绛帐不萧条。
已惊雨露恩光厚,还喜山川物色饶。
尽日楼台人载酒,隔江灯火夜吹箫。
定知馆下多才彦,政乐风雩对一瓢。
送淮海书院丘山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淮海书院丘山长》是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及书法家黄溍所作。这首诗作描绘了诗人远望淮海书院的情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对丘山长的深厚情感。
诗中“遥望官河驻綵桡,春深绛帐不萧条”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远观淮海书院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象。彩桡,即彩色的船桨,此处用以形象地描述船只停泊的场景,显示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句中的“绛帐”,则可能指的是书院内悬挂的帷帐或装饰物,增添了一分古雅和学术氛围。
“已惊雨露恩光厚,还喜山川物色饶”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能够见证如此美景的欣慰。这里的“雨露恩光厚”暗示着自然界的滋养与慷慨,而“山川物色饶”则突出了自然的丰饶之美,两者共同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图景。
诗的最后一句“尽日楼台人载酒,隔江灯火夜吹箫”则描绘了书院内部的生活场景。这里的“楼台”和“人载酒”展现了书院内部的热闹与欢乐,而“隔江灯火夜吹箫”则可能指的是夜幕降临时,远处传来的笛声和灯光交相辉映的温馨画面。这种生活场景不仅体现了书院的文化氛围,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送淮海书院丘山长》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通过对淮海书院及其周边景色的生动描绘,传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