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钱翼之

矫首清标二十霜,白头倾盖郑公乡。
忘形肯厌追游数,借润频飞翰墨香。
世态浮云看不定,别情流水去方长。
杏花时节霏霏雨,谁共春风举一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钱翼之》是黄溍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钱翼之的离别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黄溍:元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以豪放洒脱、清新古雅著称。在元末明初,黄溍以其精湛的文学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除了诗歌,黄溍还著有《遂昌杂志》和《侨吴集》等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1. 诗歌原文
  • 矫首清标二十霜:诗人抬头望着天空,感叹岁月如霜般无情。
  • 白头倾盖郑公乡:与朋友钱翼之相会的地方,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 忘形肯厌追游数:忘记了形骸,不愿厌倦地追随旧游。
  • 借润频飞翰墨香:借由笔墨传递情感,翰墨之间飘散着书香。
  • 世态浮云看不定:世间纷纷扰扰,难以捉摸。
  • 别情流水去方长:别离之情如同流水般绵长,难以言尽。
  1. 主题思想
  • 友情珍视:通过与钱翼之的离别,表达了对深厚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 时光流逝:诗句中“矫首清标二十霜”和“白头倾盖郑公乡”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 生命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1. 艺术手法
  • 排律形式:整首诗采用五言排律的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矫首清标二十霜”、“白头倾盖郑公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对比手法: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世态浮云看不定”与“别情流水去方长”),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
  1. 文化背景
  • 元代社会环境:元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在这样的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黄溍的这首诗正是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地域特色:黄溍作为浙江处州人,其诗歌中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

《留别钱翼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黄溍对友情、时间和生命哲学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黄溍的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