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御史归曲阜

清流共喜聚群贤,新渥时闻下九天。
东观紬书何日了,中丞遗笏要人传。
过家莫久依林庙,封事先须彻御筵。
千载斯文寄来哲,临分握手重悬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孔御史归曲阜》是元代诗人黄溍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黄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他自幼聪明异常,学习文辞,能够顷刻间写出数百言的文章。弱冠时,他曾西游钱塘,与遗老巨工和宿学交流,对近世文献有深入了解。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诗歌相唱和,绝无仕进之意。至顺初年,因马祖常的举荐,入应奉翰林文字,后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黄溍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才华和学问使他在元代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1. 作品原文
    清流共喜聚群贤,新渥时闻下九天。
    东观紬书何日了,中丞遗笏要人传。
    过家莫久依林庙,封事先须彻御筵。
    千载斯文寄来哲,临分握手重悬悬。

  2.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清流共喜聚群贤,新渥时闻下九天”开篇,描绘了一群贤士聚集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才学的赞赏和对新成果的喜悦。
  • “东观紬书何日了”,暗示了对知识探索的渴望和对古代智慧传承的珍视。
  • “中丞遗笏要人传”,则表达了对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的珍视和期待有人继承发扬。
  • “过家莫久依林庙,封事先须彻御筵”,反映了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切感情以及对未来责任的承担。
  • 最后两句“千载斯文寄来哲,临分握手重悬悬”,则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前辈的尊敬。
  1. 创作背景
  • 根据《送孔御史归曲阜》中的“清流共喜聚群贤,新渥时闻下九天”,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一群贤士聚集时创作的,可能是在某种集会或学术讨论中完成的。这种场合往往充满了智慧和灵感的交流,使得黄溍能够创作出如此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

黄溍的《送孔御史归曲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元代文学的魅力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