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指挥归密州

故山东望路何长,远奉灵輀返寿藏。
予告公朝存旧典,疏封泉壤发幽光。
总戎行复开油幕,儤直仍须赴玉堂。
它日过家如上冢,岁寒松柏正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于指挥归密州》是一首元代诗人黄溍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黄溍,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儒林四杰”之一。他不仅是诗人,还擅长词、文、赋以及书法和绘画。在元初时期,他的多方面才华使他在当时的学术界和艺术界都享有盛誉。
  • 此诗创作之时,黄溍正处在其一生中的文学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创作也反映了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
  1. 诗歌原文
  • 故山东望路何长,远奉灵輀返寿藏。
  • 予告公朝存旧典,疏封泉壤发幽光。
  1. 诗句解析
  • “故山东望路何长”一句中,黄溍通过“故山东”和“路何长”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深深不舍和对家乡山川的无限眷恋。这种情感贯穿了整个作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不舍。
  • “远奉灵輀返寿藏”则是说友人将灵柩送回故乡,象征着生命终结后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安详。这里的“远奉”和“寿藏”都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深远的意义。
  • 最后两句“予告公朝存旧典,疏封泉壤发幽光”则表达了黄溍对友人一生成就的肯定,以及对他离去后的思念。这两句话不仅体现了黄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透露出他对友人的敬重与怀念之情。

通过对《送于指挥归密州》的深入解读,可以发现这首古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告别,而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深邃的文化思考。黄溍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让这首诗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