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偶题

古苔隐石色,寒花明药丛。
有时白涧雨,终日青松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偶题》是元代诗人黄溍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
  • 黄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才华出众,学习文辞,能迅速完成数千字的文章,并受到多位前辈学者的赏识。他游历钱塘,结识了多位遗老和巨工,并深受近世文献之教益。
  • 在元朝时期,黄溍曾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后又升任秘书少监,最终以秘书少监的身份致仕。他的一生多姿多彩,学术成就显著,留下了《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等多种著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古苔隐石色,寒花明药丛。有时白涧雨,终日青松风。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描绘苔藓与石头融为一体的景象,以及寒花与药草丛相映成趣的画面,传达出山中清新宁静的氛围。诗句“有时白涧雨”与“终日青松风”分别展现了山中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2.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黄溍的诗作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山中的宁静与美好,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境界之中。
  3. 创作背景及其影响
    《山中偶题》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朝时期,黄溍作为一位官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自然风光,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丰富多彩。此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展示了黄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黄溍的诗歌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也成为了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山中偶题》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山中美景图。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黄溍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