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读书岩

杜陵佳丽地,千古尽英游。云烟去天尺五,绣阁倚朱楼。碧草荒岩五亩,翠霭丹崖百尺,宇宙为吾留。读书名始起,万古入冥搜。
凤池崇,金谷树,一浮鸥。彭殇尔能何许,也欲接余眸。唤起终南灵与,商略昔时名物,谁劣复谁优。白鹿庐山梦,颉颃天地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 读书岩》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廉希宪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廉希宪(1257年—1320年),字原甫,号云林,又号懒道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政治生涯主要集中在元朝时期,曾担任过翰林学士、中书右丞等重要职务,其政治才能和政治影响力在当时备受瞩目。他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和辞赋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传世之作。
  1. 诗作原文
    杜陵佳丽地,千古尽英游。
    云烟去天尺五,绣阁倚朱楼。
    碧草荒岩五亩,翠霭丹崖百尺,宇宙为吾留。

  2. 诗意赏析

  • 杜陵佳丽地,千古尽英游。这句表达了对历史上著名地点或人物的赞美,暗示了这个地方或历史人物的非凡地位。
  • 云烟去天尺五,绣阁倚朱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既有云雾缭绕的景象,又有华丽的建筑。这句话展现了景色的壮丽和建筑的艺术美。
  • 碧草荒岩五亩,翠霭丹崖百尺,宇宙为吾留。描述了一片荒凉的自然景观,岩石和山脉的壮丽,以及宇宙间万物与自己共存的和谐景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宇宙的感悟。
  1. 文化价值和影响
  • 文化传承:《水调歌头 读书岩》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
  • 艺术鉴赏:在艺术上,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品鉴,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追求。
  • 启示意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仍应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态,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像诗人一样,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前行。

《水调歌头 · 读书岩》不仅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