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佳丽地,千古尽英游。云烟去天尺五,绣阁倚朱楼。碧草荒岩五亩,翠霭丹崖百尺,宇宙为吾留。读书名始起,万古入冥搜。
凤池崇,金谷树,一浮鸥。彭殇尔能何许,也欲接余眸。唤起终南灵与,商略昔时名物,谁劣复谁优。白鹿庐山梦,颉颃天地秋。

【注释】

  1.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2. 云烟去天尺五:形容景物高耸入云。
  3. 绣阁:华美的楼阁。
  4. 宇宙:这里指天地。
  5. 凤池崇:比喻朝廷的高位。
  6. 金谷树:比喻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7. 彭殇:指长寿和短命的人。
  8. 余眸:指自己的眼光。
  9. 颉颃:形容鸟飞得高远的样子。

【译文】
杜陵是美丽的土地,千古以来都是英豪游历的地方。云雾缭绕如同离天只有三尺五寸那样高,华丽的楼宇依傍着红色的楼阁。碧草覆盖着荒废的山冈,百尺高的翠色山崖。读书名山由此诞生,万古来的人们在这里寻找真理。
凤凰池中的高位,金谷园里的杰出人物,都像浮萍一样飘荡不定。人的寿命长短又能如何呢?也想见识一下你眼中的世界。唤起终南山的神韵与灵性,商谈过去名物的故事,谁会更优秀谁又更差劣呢?白鹿庐山之梦,如鹰击长空般自由自在,秋天的天空里,天地间仿佛都在相互颉颃、相互竞争。

【赏析】
《水调歌头·读书岩》是一首描写读书人对自然美景以及人生哲理感慨的诗歌。首句“杜陵佳丽地”即描绘了杜陵这一美丽的地方,自古以来都是英雄豪杰云集之地;第二句“千古尽英游”更是点明了此地自古至今都充满了英豪之气。随后诗人通过描绘“云烟去天尺五”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杜陵的高峻和雄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意和热爱之情。

接下来两句“凤池崇,金谷树”,则将视线转向了政治领域。“凤池”和“金谷”都是古代著名的贵族聚集地,分别象征着朝廷的高官和权贵。在这里,“一浮鸥”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权贵们如同漂浮的浮萍一般,无根无基,随时都可能消失。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人短暂生命的惋惜,也反映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不满或批判。

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彭殇尔能何许”一句,提出了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生命到底是长久好还是短暂好?而“也欲接余眸”则表明了诗人想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这个问题,并希望从中找到答案。“唤起终南灵与”,则是诗人的一种向往,他希望能够唤起终南山的灵性和力量,以此来回答这个哲学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杜陵的描绘,引出了对历史英豪的感慨;通过对权贵人生的讽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思考;通过呼唤自然界的力量,表达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