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兮不吾家造,地茫茫兮不吾身容。不造不容,托乎火以相从!
【注释】:
天:指天空。苍苍:苍茫的样子。造:到。
不吾家:没有我的家。
地茫茫:指大地无边无际。
不吾身容:没有容纳我的身体之处。
托乎:依附于。相从:相伴。
【赏析】:
《离骚》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两句,是屈原自比,说我是帝尧的后代、帝喾的儿子。他在这里又用这两句话来表明自己和楚国有着血缘关系,自己是楚王的后裔。“不造”,即没有我的家;“不吾身容”,即没有容纳我的身体之处。诗人自比作飘泊无依的孤魂野鬼,既不能安居乐业,又不能随遇而安。
诗人把目光投向渺远的天际,以“天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发问,表示对天地间无穷无尽、不可穷尽的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不吾家”、“不吾身”两句,正是这种追求的概括。
在诗人的心目中,天地是广大无边的。“天苍苍”,即形容天空苍蓝湛碧,无边无际,浩渺空旷。“地茫茫”,即形容大地辽阔无垠,无边无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既然天地广阔无边,那就让我在这广阔的天地中漂泊吧!
最后两句说:天地虽然广阔无边,但没有我的家,没有容纳我的身体之处。因此,只好“托乎火以相从”了。这里的“火”指炽热的太阳,也指光明、温暖、希望等。诗人以“火”为喻,表示要像燃烧着的火焰一样,永远追求光明,永远不向黑暗屈服,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是屈原在被流放期间所作。当时,楚怀王已被秦国诱去,楚国危在旦夕。屈原痛心疾首,忧国忧民,写下这首诗,表达他对楚国的忧虑和关切,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