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辅茅亭新成

榆柳清阴下,茅亭近水湄。
抵檐栽美竹,横榻赋新诗。
朴陋从人笑,栖迟止自怡。
岁寒天地肃,松雪有心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辅茅亭新成》是元代诗人冯子翼所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冯子翼(约公元1290年前后在世),字子翼,号东园,生于元朝的江南地区,是一位著名的元代诗人与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显示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冯子翼的生活年代大约处于宋末和元初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而文学作为表达时代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2. 作品原文:榆柳清阴下,茅亭近水湄。抵檐栽美竹,横榻赋新诗。朴陋从人笑,栖迟止自怡。岁寒天地肃,松雪有心期。

  3. 创作背景:《小辅茅亭新成》这首诗作于冯子翼的晚年时期。据现有资料推测,其时正值元朝晚期,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人往往需要通过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感慨、表达对时代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冯子翼选择以“茅亭”为题,可能是希望通过描绘一个宁静、朴素的生活场景,来反映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某种超然态度,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

  4. 艺术风格:冯子翼的诗词多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在《小辅茅亭新成》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抵檐栽美竹,横榻赋新诗”两句,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平实却不失深意,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内心平和的生活理想。

《小辅茅亭新成》不仅是冯子翼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元代文人生活和心理的重要文献。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