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重恻恻,舟舵动行色。
岁晚念尊亲,华亭有归客。
琴清孤月白,酒尽众山碧。
楼阁倚高寒,江空帆影侧。
华亭教谕张伯元归钱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亭教谕张伯元归钱塘》是元代诗人黄玠所作的一首作品。下面对这首古诗及其作者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黄玠,字伯成,号弁山小隐,元代庆元定海人。他幼时励志操守,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著作传世。
诗歌原文:恻恻重恻恻,舟舵动行色。岁晚念尊亲,华亭有归客。琴清孤月白,酒尽众山碧。楼阁倚高寒,江空帆影侧。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首句“恻恻重恻恻”用声音的轻重来表现船行的速度,形象描绘了船只在江面上行驶的情景。次句“舟舵动行色”,则进一步描绘了行船时的动态,增添了一种动感。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年迈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华亭的深深眷恋。最后一句“楼阁倚高寒,江空帆影侧”,则通过描写楼阁、山川和江面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华亭教谕张伯元归钱塘》作为元代诗人黄玠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其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的记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深刻诠释。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还能深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