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晦叔牧松斋

山中拾松子,种作庭中树。
亦有牧养恩,异彼牛羊竖。
结构岂在多,政为读书故。
铜炉□棐几,茧纸石砚具。
松影扫更合,松声吹不去。
坐此岁月长,当知茯苓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高晦叔牧松斋》是元代诗人黄玠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简介:黄玠,元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为题材。他的作品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在文学史上,他与杨载、范椁并称为“元诗三友”。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状。
  1. 诗歌原文
    山中拾松子,种作庭中树。亦有牧养恩,异彼牛羊竖。结构岂在多,政为读书故。铜炉 棐几,茧纸石砚具。松影扫更合,松声吹不去。坐此岁月长,当知茯苓处。

  2.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题高晦叔牧松斋》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山中拾松子,种作庭中树”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采集松籽,并将之种植成树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
  • 艺术手法:黄玠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将松枝比作“羊牛”,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秩序,而“铜炉 棐几,茧纸石砚具”则展示了诗人追求知识、品味生活的雅兴。
  1. 历史文化背景
  • 文学发展:在元代,随着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变迁,文人开始更多地关注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风格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 文人画派:元代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倪瓒、黄公望等人也常以山水为主题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隐逸元素和禅宗思想,与《题高晦叔牧松斋》中表达的思想相契合。
  1. 诗歌意义
  • 审美价值:《题高晦叔牧松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审美经验和思考路径。
  •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后世被不断引用和研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题高晦叔牧松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意、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