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始总角入乡校出自《范文正公文集叙》,轼始总角入乡校的作者是:苏轼。
轼始总角入乡校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文。
轼始总角入乡校的释义是:苏轼小时候,戴着总角(古代儿童头顶的两束发髻)进入乡里的学校。
轼始总角入乡校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风格是:文。
轼始总角入乡校的拼音读音是:shì shǐ zǒng jiǎo rù xiāng xiào。
轼始总角入乡校是《范文正公文集叙》的第2句。
轼始总角入乡校的上半句是:庆历三年。
轼始总角入乡校的下半句是:士有自京师来者。
轼始总角入乡校的全句是: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的下一句是: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