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园非圃亦非坰,寸地无多好力耕。
岂藉锄犁开旷荡,但除尘垢自和平。
云收月挂天长净,水止风恬浪不生。
寿域预营真得所,王家茧室可齐名。
次赵都使心田寿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赵都使心田寿域韵》是元代诗人杨公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非园非圃亦非坰,寸地无多好力耕。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趣味。
杨公远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擅长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远的意境和哲理。在《次赵都使心田寿域韵》中,杨公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致,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非园非圃亦非坰,寸地无多好力耕”一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耕作,追求心灵的宁静。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写,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这首诗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元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使得许多人感到焦虑不安。杨公远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以田园为题材进行创作,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中的某种超越性的价值。“岂藉锄犁开旷荡,但除尘垢自和平”这两句,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杨公远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次赵都使心田寿域韵》就是这样一个例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和谐、平静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价值的肯定。这种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使得他的诗作超越了时代的限制,成为永恒的经典。
《次赵都使心田寿域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杨公远对生活哲学的一次深刻探索。它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美学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