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中秋

凉入郊墟暑渐微,奈何节序暗推移。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异寻常月满时。
按舞霓裳仙绰约,长舂灵药兔迷离。
广寒宫桂花空发,近世无人折一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未中秋》是宋代诗人杨公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杨公远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以下是从多个维度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公远(1227年~?),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县人。他善诗工画,终身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其作品多反映宋代的文化生活和个人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凉入郊墟暑渐微,奈何节序暗推移。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异寻常月满时。
    按舞霓裳仙绰约,长舂灵药兔迷离。
    广寒宫桂花空发,近世无人折一枝。

  2. 诗歌鉴赏
    《癸未中秋》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诗人对中秋节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诗中通过对比“凉入郊墟”与“暑渐微”的景象,表达了节日气氛中的凉爽和宁静。同时,通过对“三五秋分夜”和“月满时”的描述,强调了秋天的丰收和团圆的主题。

  3.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雅士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作品。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宋代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文人墨客常常借此抒发情怀,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 《癸未中秋》作为杨公远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其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1. 艺术特色
  • 杨公远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癸未中秋》中,杨公远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情感丰富。
  1. 历史影响
  • 《癸未中秋》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文人在创作中秋题材的作品时,都受到了杨公远的启发和影响。
  • 诗中对中秋夜景象的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的珍视。
  1. 现代应用:《癸未中秋》在现代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教育等领域,成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癸未中秋》作为宋代文人杨公远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宋代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