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稿呈许侯

拙稿携将谒使君,区区那敢冀知闻。
编成初卷如终卷,赋就三分诵七分。
妄意僭干修月斧,删芜端藉运风斤。
一经题品便佳士,庶别丛间莸与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拙稿呈许侯》是一首由元代诗人杨公远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理解。

  1. 创作背景
  • 《拙稿呈许侯》创作于宋末元初,具体时间不详,但据作品内容推测,作者当时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学者。
  • 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相互交流、赠诗已成为一种风尚。杨公远通过将自己的作品呈献给使君(即高级官员或文人领袖),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期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 从作品的用词和意境来看,作者可能正处于某种困境或是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将自己的拙作献给使君,希望得到赏识与支持。
  1. 主题思想
  • 《拙稿呈许侯》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使君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 诗人将自己精心编撰的作品呈现给使君,希望通过使君的品鉴,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 同时,诗人也表现出谦逊的态度,不敢奢望太多,只愿得到最基本的认可和评价。
  1. 艺术特色
  • 《拙稿呈许侯》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
  • 整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诗句的反复吟咏,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深度。
  1. 赏析建议
  • 在阅读《拙稿呈许侯》时,可以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
  •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动机。
  • 对于不熟悉宋代文学的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的方式,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拙稿呈许侯》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体现了其谦逊、真诚的品质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杨公远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共同心声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