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阴石径绝纤埃,缓步行春得得来。
风景一川诗料足,楼台两岸画图开。
山花乱插髼松鬓,村酒频倾潋滟杯。
扶醉归来天欲莫,数声鼓角又相催。
游水西次吴秋涧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水西次吴秋涧韵》是元代文学家杨公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风光图。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诗歌原文:松阴石径绝纤埃,缓步行春得得来。风景一川诗料足,楼台两岸画图开。山花乱插髼松鬓,村酒频倾潋滟杯。扶醉归来天欲莫,数声鼓角又相催。
诗人简介:杨公远(生卒年不详),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他以诗歌著称,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其诗集《野趣有声画》二卷传世,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艺术珍品。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首联“松阴石径绝纤埃,缓步行春得得来。”通过“松阴石径”与“行春”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传达出作者在行走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颔联“风景一川诗料足,楼台两岸画图开。”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美的感受,不仅描绘了风景如画的山川,更通过“诗料”与“画图”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赞美。颈联“山花乱插髼松鬓,村酒频倾潋滟杯。”则是对细节的捕捉,用“乱插”与“潋滟”这两个动态的词汇,增强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场景之中。尾联“扶醉归来天欲莫,数声鼓角又相催。”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分离,以及人生无常的主题。
《游水西次吴秋涧韵》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次深刻的自然观察与感悟之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