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看白莲

藕花呈素质,兔魄散清光。
我试平章看,嫦娥伴六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下看白莲》是一首宋代诗人杨公远创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与月色之美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杨公远生活在宋朝时期,以其清新脱俗、充满诗意的作品而知名。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美,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的情感巧妙融合,使得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歌原文:《月下看白莲》原文如下:“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这短短四句诗,生动描绘了一幅荷花盛开的景象,荷花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幽而美丽。同时,也暗含了对宫廷中歌舞升平生活的美好想象,以及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3. 艺术鉴赏: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精湛的意象运用。诗中的“十里荷花”和“带月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荷花的美丽,还能体会到月光的柔美。此外,“花和月色一般般”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4. 文化背景:宋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时期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杨公远作为其中一员,其作品自然也不例外。通过阅读他的诗词,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情感寄托:《月下看白莲》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霓裳曲”和“广寒宫”等词汇,都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月下看白莲》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它不仅展现了杨公远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