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省斋立秋

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
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
谁知俯仰间,祝融便回驾。
却喜西风来,美矣难酬价。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领会,那许傍人借。
所愿无荣辱,静中观物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宋省斋立秋》是杨公远的作品,这首诗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杨公远的这首《次宋省斋立秋》不仅是宋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中华诗词传统中的重要篇章。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杨公远,元代诗人,具体生平及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其生活于宋代末年或元初,因为此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在宋末元初。
  2. 原文内容:杨公远的《次宋省斋立秋》原文如下:“才见春花荣,又见春花谢。花谢绿成阴,瞬目逢炎夏。”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时间流转的感慨和理解。
  3. 诗意赏析:在这首诗中,杨公远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花朵盛开和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深刻感受。通过“花谢绿成阴”一句,诗人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生长变化,也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景观和心情的变化。
  4. 创作背景:虽然杨公远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他在宋代的生活经历有关,或者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常常关注自然景观和生命现象,杨公远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感悟的诗歌。

杨公远的《次宋省斋立秋》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哲学的学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和欣赏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