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送商参政西行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是金朝诗人杨果的作品,这首诗以送别商参政西行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安秋景和淮阴将坛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商参政的敬佩和对其前路艰难的担忧。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商参政的敬意与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对旅途艰难和未来挑战的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 意境营造:通过对长安秋色的描写和对淮阴将坛的提及,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幅别离的场景。落叶满城,西风凛冽,斜阳映照下的草原和大雁,都成了离别的象征。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淮阴将坛与落叶满城的对比,既展现了商参政的地位崇高,又反映了离别的凄凉。此外,诗人还通过夸张的手法(如“直推上”、“雁影入高寒”)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
  1. 文化背景
  • 《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创作于金末元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国家命运的变化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离别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映。
  • 在古代文学中,送别常常是一个重要主题。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也体现了文人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思考。

通过对《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时代和社会的一种反思和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