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武当山人张真人

山走西南气势尊,大神遗迹至今存。
冰横涧下千年冻,云起岩前万里昏。
既有威严彰赫赫,讵无厚福护元元。
真人制行通天地,日月飞仙降殿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武当山人张真人》是元代诗人杨弘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生平、内容与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该诗创作于元代,这是一个文化多元且社会动荡的时期。元朝的统治下,虽然国家疆域辽阔,但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民族关系复杂多变。
  • 地域环境:诗歌中提到“山走西南气势尊”,描述了武当山的自然景观,山势雄壮,气势不凡。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历史上曾有多位真人在此修炼,其遗迹至今尚存。
  1. 诗人生平
  • 杨弘道简介:杨弘道,元朝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字叔能,号素庵,是一位气高古、不事举业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极富自得之趣,有《小亨集》传世。
  • 作品风格:杨弘道擅长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绘山水、风云等,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的诗作多具有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点。
  1. 内容概述
  • 描述武当山的壮丽:诗歌开篇便描绘了武当山的雄伟景象:“山走西南气势尊,大神遗迹至今存。”这里的“山走”形容山势之险峻,而“气势尊”则表达了对武当山崇高地位的认可。
  • 表达对真人的敬仰:诗中还提到了“真人制行通天地,日月飞仙降殿门”这样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武当山中那位真人的崇敬之情,认为真人的影响力能够通达天地。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如“冰横涧下千年冻”、“云起岩前万里昏”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空灵超然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神秘而庄严。
  • 韵律的和谐:七言律诗的格式使诗歌的结构规整,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诗歌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
  1. 历史影响
  • 文化遗产:《寄武当山人张真人》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元代文人寄托情感和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尊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元代以后,许多文人墨客在游览武当山时,常会吟诵这首诗,可见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寄武当山人张真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