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丘崩,科斗藏。《典》、《坟》孰求楚左相,金丝未坏孔子堂。
济南老生教齐鲁,绵蕝礼生何足伍。挟书严禁禁未开,盘诘谁能禁齐语。
百年礼乐当有兴,天子好文开太平。百篇大义喜有托,十三女口传嚘嘤。
太常掌故亲往受,百篇仅遗二十九。河内女儿还自疑,老人屋中有科斗。
建元博士孔襄孙,五十九篇为训文。嘉唐悼桀空有诏,孔氏全经谁与论?
倪家书生能受学,一篇荐上原非朴。赏官得列中大夫,帝轨皇涂未恢扩。
汉家小康黄老馀,乌用司空城旦书。盖师言治在何处?后世徒走陈农车。
奉题伏生受书图
介绍
《奉题伏生受书图》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主题,反映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杨维桢,元末明初人,号铁崖、铁心道人,又号龙眠山人等,浙江嘉兴人,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官员。他与黄溍、柳贯、宋濂并称“元末四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作品原文:瓜丘崩,科斗藏。《典》、《坟》孰求楚左相,金丝未坏孔子堂。济南老生教齐鲁,绵蕝礼官何足伍?挟书严禁禁未开,盘诘谁能禁齐语?百年礼乐当有兴,天子好文开太平。百篇大义喜有托,十三女口传霝嘤。太常掌故亲往受,百篇仅遗二十九。
诗意解析:《奉题伏生受书图》中的每一诗句都富含深意,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怀念。诗的前两句“瓜丘崩,科斗藏”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文明的消逝。接下来的“孰求楚左相,金丝未坏孔子堂”,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此外,“济南老生教齐鲁,绵蕝礼官何足伍?”反映出教育的重要性及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后人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作为元代文人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思想观念。
现代影响:尽管《奉题伏生受书图》创作于数百年前,但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仍对现代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也为当代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探索。
《奉题伏生受书图》作为杨维桢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容小觑。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