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丘崩,科斗藏。《典》、《坟》孰求楚左相,金丝未坏孔子堂。
济南老生教齐鲁,绵蕝礼生何足伍。挟书严禁禁未开,盘诘谁能禁齐语。
百年礼乐当有兴,天子好文开太平。百篇大义喜有托,十三女口传嚘嘤。
太常掌故亲往受,百篇仅遗二十九。河内女儿还自疑,老人屋中有科斗。
建元博士孔襄孙,五十九篇为训文。嘉唐悼桀空有诏,孔氏全经谁与论?
倪家书生能受学,一篇荐上原非朴。赏官得列中大夫,帝轨皇涂未恢扩。
汉家小康黄老馀,乌用司空城旦书。盖师言治在何处?后世徒走陈农车。

奉题伏生受书图

杨维桢诗歌鉴赏

  1. 诗句原文
    瓜丘崩,科斗藏。《典》、《坟》孰求楚左相,金丝未坏孔子堂。
    济南老生教齐鲁,绵蕝礼生何足伍。挟书严禁禁未开,盘诘谁能禁齐语。百年礼乐当有兴,天子好文开太平。百篇大义喜有托,十三女口传嚘嘤。
    太常掌故亲往受,百篇仅遗二十九。河内女儿还自疑,老人屋中有科斗。建元博士孔襄孙,五十九篇为训文。嘉唐悼桀空有诏,孔氏全经谁与论?倪家书生能受学,一篇荐上原非朴。赏官得列中大夫,帝轨皇涂未恢扩。
  2. 译文注释
  • 《瓜丘崩》,指战国时期瓜州(今属甘肃)的崩塌事件。
  • 《科斗藏》,形容古代文字书籍如科斗般珍贵难以保存。
  • 《典》、《坟》,泛指儒家经典《典》《坟》等文献。
  • 《楚左相》,指楚国的左丞相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 《金丝未坏孔子堂》,比喻孔子讲学之地历经战火而完好无损。
  • 《济南老生》,指山东济南地区的学者或教育家。
  • 《绵蕝礼生》,形容礼仪之学繁复难懂。
  • 《挟书严禁》,指西汉时期禁止携带和传授《尚书》等儒家经典。
  • 《齐语盘诘》,用齐地方言盘问或责问,指对齐地方言的好奇或误解。
  • 《礼乐百年》,意指礼乐制度在百年后有望恢复繁荣。
  • 《天子好文》,形容君主喜好文学,开创太平盛世。
  • 《百篇大义》,指《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著作。
  • 《十三女口传嚘嘤》,形容妇女通过歌声传承文化。
  • 《太常掌故》,即太常寺官员负责接收文献。
  • 《建元博士孔襄孙》,指宋代建元年间的孔襄孙博士。
  • 《五十九篇为训文》,指孔子编撰的《五经》等文献成为经典教材。
  • 《嘉唐悼桀》,赞扬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孔氏全经谁与论》,表达对孔子及其学说无人能超越的感叹。
  • 《倪家书生能受学》,称赞倪姓家族的子弟能够学习并传播儒学知识。
  • 《一篇荐上原非朴》,指出一篇文章虽被推荐但实际上并非真实。
  • 《赏官得列中大夫》,形容官职虽然得到提升但实际地位有限。
  • 《帝轨皇涂未恢扩》,表示帝王的道路尚未完全展开。
  1. 作品赏析
  • 《奉题伏生受书图》是杨维桢的代表作之一,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的盛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古代文献的赞美,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变迁。
  • 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诗歌中的典故和引用也显示了杨维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知识面。
  1. 创作背景
  • 杨维桢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的时代。他身处乱世之中,深感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传统的必要性。因此,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通过对《奉题伏生受书图》的创作,杨维桢展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历史的关注。这种关注和热爱对于维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主题思想
  • 《奉题伏生受书图》的主题思想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反思。
  • 诗歌中的典故和引用都体现了杨维桢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对于维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艺术手法
  • 杨维桢在《奉题伏生受书图》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 他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引用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背景。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奉题伏生受书图》成为了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1. 名家点评
  • 李渔曾评价杨维桢:“维桢才力宏富,笔势纵横。” 这充分说明了杨维桢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实力和才华。他的诗歌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了他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 清代学者王士祯也曾评价杨维桢:“维桢于诗亦极精审。其词清逸俊拔,多有警绝语。” 这进一步印证了杨维桢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严谨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哲理和深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