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复云松老人华阳巾歌

君不见獬豸不识字,高柱削铁坚,白简孰辨贤不贤?
又不见鵔鸃偏尚武,高屋压虎肩,五兵不理长酣眠。
铁崖老狂者,强项如董宣。小巾制子夏,正要江东传。
人间绯紫揎,已蜕风中蝉,脱巾漉酒东篱边。吴淞老褐来贺我,倒冠共醉春风前。
我歌此歌君拍手,东壶西阆开洞天,洞天之鹤为我双回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韵复云松老人华阳巾歌》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元末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杨维桢,字伯谦,号铁崖,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尤其突出,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杨维桢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2. 诗歌原文:君不见獬豸不识字,高柱削铁坚,白简孰辨贤不贤?又不见鵔鸃偏尚武,高屋压虎肩,五兵不理长酣眠。铁崖老狂者,强项如董宣。小巾制子夏,正安江东传。人间绯紫揎已蜕风中蝉,脱巾漉酒东篱边。吴淞老褐来贺我,倒冠共醉春风前。

  3. 主题思想:《用韵复云松老人华阳巾歌》通过对獬豸、鵔鸃等动物象征的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腐败和官场黑暗的深刻忧虑。同时,通过对铁崖狂者的形象描绘,反映了元末文人在政治高压和社会动荡中的反抗精神和独立品格。

杨维桢的《用韵复云松老人华阳巾歌》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