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宫中匹瓦飞,太液浮起双红衣。
文塘小径迎春归,春红莲叶春猗猗。
金丸娇郎故惊起,白头双飞誓双死。
上林雁妇忍流离,九疑伥伥天万里。
长干沙头人望夫,愿托锦翎西江书。
结生不作白头伴,结死须作青陵乌。
匹鸟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匹鸟曲》是元朝杨维桢的作品。杨维桢,一个在元末明初声名远播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涵盖了戏剧创作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其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作为一位派诗人,杨维桢的诗作多采用豪放派的手法,行草书尤显精湛,笔势开阔有力,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他的传世之作包括楷书《周上卿墓志铭》和行书《张氏通波迁表》、《真镜庵募缘疏卷》、《鬻字》等。
作品原文与翻译:《匹鸟曲》原文中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例如,杨维桢描绘了建章宫中匹瓦飞的景象,以及文塘小径迎春归的情景,这些描绘都显示出其卓越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这首诗还包含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作品赏析与评析:《匹鸟曲》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杨维桢在这首作品中展现了他对于生命、自然和艺术的独到见解。
写作背景与历史影响:《匹鸟曲》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杨维桢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
《匹鸟曲》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诗歌,它是杨维桢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艺术表达的结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还能深入了解元代的文化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