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舂词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莫舂无时休。天高地厚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
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
髡钳之人何以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旦舂词》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其介绍:

  1. 作者简介: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和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山阴,早年曾因兵乱避居富春山与杭州,后因政治变故,最终未能实现其学问和仕途的抱负。杨维桢在元朝泰定帝泰定四年考中进士后,曾历任江西儒学提举等职,但因病未就任。
  2. 诗歌原文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天高地厚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
    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
    髡钳之人何以留。
  3. 诗句解析:诗中的“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描述了母子分离的痛苦与无奈。而“天高地厚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则揭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陪伴的遗憾。
  4. 历史文化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动和社会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矛盾都极大地影响了文人的思想和创作方向,杨维桢的诗作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5. 艺术特色:杨维桢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气概,又不失深情细腻的一面。《旦舂词》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生动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主题展现了杨维桢的艺术成就。

《旦舂词》不仅是杨维桢个人文学造诣的体现,也是元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杨维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