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起朔方,金色照天光。上有七十二凤凰,金鼎玉食高颉颃。
王不居,志独苦,拜师礼重心愈下。群贤起,南西东,国耻一洒黄金空,十年燕雌今日雄。
君不见姑苏何用黄金屋,壄鹿穿花豕衔蓐。
金台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台篇》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以高台起朔方,金色照天光为开篇,通过七十二凤凰与金鼎玉食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下面从多方面详细解析《金台篇》:
创作背景:元朝初期,北方边疆受到蒙古族的控制,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退。杨维桢作为当时的文人,目睹了这一切,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思,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金台篇》的主题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王不居,志独苦,拜师礼重心愈下”等句子,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杨维桢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黄金时代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
艺术特色:杨维桢在《金台篇》中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七十二凤凰”和“金鼎玉食”,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盛世景象,同时也暗喻了现实的无奈和辛酸。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金台篇》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词,它不仅反映了元初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心声,也体现了杨维桢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