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钟山进士歌

睛如猫,须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士,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
虽生不得禄,誓死为鬼豪。老馗血食岂敢饕,宫中饱食有祅耗,擘而啖之如啖螯。
乌乎若人使立朝,殿前秉笏山动摇。衔花有大耗,窃笛有大祅,肯使白昼见之而不枭。
尔祅尔耗,根深蒂牢。君王养之,既吝且骄。跳河蹴陇,翻天之杓。
乌乎老馗胡可招,乌乎老馗胡可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唐钟山进士歌》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唐朝钟山老进士的形象,还表达了他对君王的忠诚以及对腐败和邪恶的批判。以下是对该诗及其背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杨维桢(约1347—约1389),字铁夫,号铁庵、铁心道人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擅长用词藻华丽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大唐钟山进士歌》中,杨维桢通过夸张的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位忠诚而悲壮的老馗形象。

  2. 诗歌全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睛如猫,须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士,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虽生不得禄,誓死为鬼豪。睛如猫,须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士,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虽生不得禄,誓死为鬼豪。

  3. 诗歌赏析:在《大唐钟山进士歌》中,杨维桢通过对老馗外貌和服饰的描述,以及他内心对君王的忠诚与不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同时,通过将老馗比喻为“鬼豪”,也展示了一种超越生死、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此外,诗中的“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于君主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辛酸。

通过对《大唐钟山进士歌》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邃,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世深入研读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