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寡妇

淇上有寡妇,始慕宋共姬。
食贫以自守,笑诮怀猜疑。
忽为盗所污,放僻靡不为。
昔为淇妇宗,今为淇妇嗤。
可怜困思反,不如贸丝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淇寡妇》是一首中国元朝时期的词,由文学家杨维祯所作。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一位妇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下面将详细介绍《淇寡妇》:

  1. 作者简介:杨维祯(约1317年—1370年),字廷晖,号铁崖,元代诗人和书法家,浙江金华人。他的作品以古乐府诗最为著名,被誉为“一代诗宗”或“标新领异”。他的创作风格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被历代文人推崇。

  2. 作品原文
    《淇寡妇》:
    淇上有孤孀,始慕宋共姬。
    食贫以自守,笑诮怀猜疑。
    忽为盗所污,放僻靡不为。
    昔为淇妇宗,今为淇妇嗤。
    可怜困思反,不如贸丝儿。

  3.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淇寡妇》通过叙述一位寡妇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于妇女地位和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作品中的寡妇从最初的自尊自强到后来的放纵堕落,再到最终的自我反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了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 艺术手法:杨维祯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寡妇比作宋共姬、商人、盗贼等不同身份的角色,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寓意。

杨维祯的《淇寡妇》作为元代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命运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和批评。通过对寡妇生活变迁的描述,展现了社会环境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