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石涧读易处

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
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
要参未画须心悟,洞彻群疑贵理明。
蔀屋见星元是昼,寰瀛捩柁可无程。
义精讵忍辞扪舌?
乐大何妨枕曲肱。
雨露每滋庭草绿,云霞不碍晓山横。
成林讵舍千章木?
求友难忘百啭莺。
岁月推迁陈迹在,启蒙长忆酒同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俞石涧读易处》是元代诗人郑元祐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该作品展现了郑元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易经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郑元祐(约公元1308年-1368年),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他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
  2. 诗歌原文:《俞石涧读易处》全诗如下:
    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
    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
    要参未画须心悟,洞彻群疑贵理明。
    蔀屋见星元是昼,寰瀛捩柁可无程。
    义精讵忍辞扪舌?乐大何妨枕曲肱。
    雨露每滋庭草绿,云霞不碍晓山横。
    成林讵舍千章木? 求友难忘百啭莺。
    岁月推迁陈迹在,启蒙长忆酒同倾。
  3. 诗歌解析:郑元祐以“先生注易隐南城,激石松风答涧声”为开篇,表达了他对易经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接着,“式玉式金王度在,一寒一暑岁功成”两句,描绘了易经中的宇宙规律和自然变化,展现了作者对易经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4. 艺术特色:郑元祐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深沉内敛著称,其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5. 历史影响:郑元祐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成为了研究易经文化的重要文献。

《俞石涧读易处》不仅是一首表现作者深厚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