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万竹庵

公馀乘兴出,时向北山游。
翠雨环檐响,清音满座浮。
佛香晴殿冷,僧榻午窗幽。
试弄桓伊笛,凉风碧树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万竹庵》是元代卢琦创作的一首描写诗人在公务之余游览北山的闲适生活的诗歌。这首诗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卢琦:卢琦,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子升,号玉溪,生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他出身书香世家,幼年即受家庭熏陶,精通诗文。卢琦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书法作品亦颇受赞誉。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游万竹庵》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公馀乘兴出:诗人趁着闲暇之余,兴致勃勃地出门游览。
  • 时向北山游:选择北山作为游览之地,可能是由于那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 翠雨环檐响:周围环绕着翠绿的竹林,细雨轻敲屋檐,发出清脆的声音。
  • 清音满座浮:这声音仿佛音乐般在座间回荡,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 佛香晴殿冷:晴朗的大殿中弥漫着佛香的味道,显得异常宁静。
  • 僧榻午窗幽:僧人们坐在凉爽的午窗之下,环境幽静。
  • 试弄桓伊笛:诗人尝试演奏桓伊的乐器,感受秋天的气息。
  1. 诗歌背景
  • 写作背景:卢琦生活在金朝灭亡后的元朝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琦通过创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 主题思想:《游万竹庵》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宁静与和谐。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翠雨”、“清音”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自然美。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 节奏感强:诗歌的结构紧凑有序,每段都有鲜明的主题,读来让人感到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1. 赏析评价
  • 审美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游万竹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是卢琦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情感共鸣: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自由,从而引起共鸣,体验到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态度。
  1. 现代影响
  • 文化传承: 《游万竹庵》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为现代人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窗口。
  • 教育应用:这首诗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具有研究价值,还可以作为中学乃至大学文学课程的一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

通过了解《游万竹庵》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赏析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古诗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是卢琦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