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乡寥落三春尽,惟有故人情最亲。
不管柳花飘巷陌,却从藜杖过比邻。
帘间银烛摇疏雨,酒后金盘荐细鳞。
何日携樽郊外去,绿阴庭院更宜人。
三月晦日郑友云招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晦日郑友云招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该诗作于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上时,当时他与好友郑友云相聚畅饮,共叙友情。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及对友谊的珍视。下面将围绕苏轼及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苏轼生平: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但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和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文坛领袖”。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的时间背景是在苏轼任密州的期间。这一时期,苏轼面临着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困顿,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经常与友人畅谈人生哲理和艺术享受,体现了其豁达的个性。
艺术特色:苏轼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而深沉。此诗中,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转换,展现了一个文人雅集的欢乐场面。同时,诗中的用典和象征手法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三月晦日郑友云招饮》不仅展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才情和创造力,更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