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乡寥落三春尽,惟有故人情最亲。
不管柳花飘巷陌,却从藜杖过比邻。
帘间银烛摇疏雨,酒后金盘荐细鳞。
何日携樽郊外去,绿阴庭院更宜人。

注释:

  1. 三月晦日郑友云招饮:在农历三月三十日这一天,郑友云邀请我去喝酒。晦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古代有“晦日不见人”的说法。郑友云,这里应是作者的朋友或知己,名字不详。
  2. 客乡寥落三春尽:我在外地(客乡)感到孤独寂寞,因为春天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客乡,指外地。寥落,孤独、寂寞。三春,泛指春季三个月。
  3. 惟有故人情最亲:尽管我在异乡感到孤独寂寞,但只有老朋友的情谊才是最亲切、最温暖的。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4. 不管柳花飘巷陌,却从藜杖过比邻:我不在意柳絮飘飘,飞入小巷和街头,因为我拄着拐杖,走过我的邻居家。藜杖,一种用草做的手杖。比邻,邻居的意思。
  5. 帘间银烛摇疏雨,酒后金盘荐细鳞:当帘内点燃了银烛,轻轻摇曳着疏疏的细雨时,我用金盘盛上美味佳肴,献给你品尝。银烛、帘间,点明时间地点。银烛,蜡烛;帘间,帘子里面;疏雨,细雨。金盘,盘子。荐,进献。细鳞,细小的鱼片。
  6. 何日携樽郊外去,绿阴庭院更宜人:什么时候能和我一起到郊外去,在绿荫环绕的庭院里畅饮呢?何日,什么时候;携樽,拿着酒杯;郊外,外面;宜人,适宜人。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度过春天的孤寂与对故乡友人的深深思念。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在外乡的生活状态。首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已逝的感慨及对故人的思念;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受;第三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关心与牵挂;第四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在酒席上的欢聚情景;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与故人相聚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