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山前曾赋别,越王山下还论文。
采茶夜煮南浦雨,寻山晓踏西岩云。
青囊经在君能说,丹鼎功成我欲分。
客舍明朝又南北,凉飙送叶秋纷纷。

【注释】壶公山:位于今福建建瓯西北,相传东晋道教大师葛洪曾在此炼丹。

曾赋别:曾经作过一次离别之作。越王山:在建瓯北,是唐代诗人李季昌的故乡。

南浦雨:指建瓯的南浦江上的细雨。西岩云:指建瓯西南的西岩山的云雾。青囊经:道家经典之一,为道士所常用。丹鼎:炼丹用的大鼎。

分:赠送之意。

客舍:旅店、客栈。明朝:明天早晨。凉飙:凉爽的风。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季昌于开元年间(713-741)辞别友人张九龄后所作。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抒怀,后四句叙友情并赠别,情景交融,情致缠绵。

“壶公山前曾赋别,越王山下还论文。”首二句写诗人在壶公山上与张九龄相别,又在越王山下与友人论文的情景。壶公山,即壶关山,在今浙江天台县东南;越王山即越王勾践墓所在之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诗人与张九龄分手时,正是秋意正浓之时。壶关山下,秋风萧瑟,淅沥有声;壶关山上,秋高气爽,爽朗宜人。于是二人在壶关山下分别,互作诗文以赠。此诗即是其一。《文苑英华》卷六五三录此诗题下注:“一作《送张季明”。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玄宗时宰相,睿宗时任中书令,封益宁郡公,世称张九龄。他与李白友善,两人常在一起游宴赋诗,被时人誉为“文章巨公”。张九龄的诗以清新淡雅著称,尤长五言古诗,其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清丽,对后世影响很大。此诗就是作者与友人张九龄告别后所作。

“采茶夜煮南浦雨,寻山晓踏西岩云。”第二联写别后之情。南浦:水边地名,在今江西南昌东北。西岩:山名,在今江西上饶西南。诗人与友人告别后,夜不能寐,遂采茶以自娱。南浦之茶清香可口,故诗云:“采茶夜煮南浦雨”,意谓采茶时,雨已停歇,故茶也清香。诗人采茶煮茶之后,又去寻访西岩山。“夜煮南浦雨”一句,写得生动形象。诗人夜不能寐,便去采茶煮茶。煮茶时,雨已经停了,而此时茶水却香得诱人。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啊!“晓踏西岩云”一句,写得含蓄蕴藉。诗人清晨踏着西岩的云去寻访好友,西岩云美如画卷。“晓”二字写出了诗人早起的心情,同时也表明时间之早。西岩之美,令人陶醉,而诗人此时心情愉快,更觉美好。此联两句,既写诗人的闲适生活,又表现他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青囊经在君能说,丹鼎功成我欲分。”第三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期望。青囊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道家经典之一,为道士所常用。《太清经》是道教内修的经典之一。丹鼎:古代炼丹所用的鼎器。“丹鼎功成”比喻道术成功。“君能说”即你能解说。《老子》一书,是道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但一般人不易理解其中的深奥之处,只有精通玄学的人才能解说。“我欲分”,即我想与你分享。“丹鼎功成”说明作者自己要学道,“我欲分”说明他希望与友人共享道术之成果。

“客舍明朝又南北,凉飙送叶秋纷纷。”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明日就要离开此地,不知又将去何方。诗人想到友人的住处,又是南又是北,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惆怅。“凉飙”即清凉的风,指秋天特有的寒风。《楚辞·招魂》:“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这里借指秋季的风。“送叶秋纷纷”,指秋风扫落了树叶。这两句是说:明日我将离你而去,不知又将去哪里?朋友你住在南方还是北方?那阵阵凉风吹过,送来一片片飘零的落叶。此诗最后两句,既写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苦。此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