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章松下一茅庐,见说徵君旧隐居。
苔径不逢时贵马,花栏长揖故人车。
风清竹屋闻幽鸟,雨绿荷盆出稚鱼。
咫尺三山云水隔,不图学剑学兵书。
赋深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深隐》是元代诗人卢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卢琦是元代的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州录事、永春县尹和宁德县尹等职位。在任期间,他赈济饥馑,止横敛,均赋役,使民众安居乐业。然而命运多舛,最终因病去世。
诗作原文:《赋深隐》千章松下一茅庐,见说徵君旧隐居。苔径不逢时贵马,花栏长揖故人车。风清竹屋闻幽鸟,雨绿荷盆出稚鱼。咫尺三山云水隔,不图学剑学兵书。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首句“千章松下一茅庐”勾勒了一处远离尘嚣的隐居之所。接着,诗人以“苔径不逢时贵马,花栏长揖故人车”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不慕权势,不与世俗往来。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风清竹屋,雨绿荷池,生动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最后两句“咫尺三山云水隔,不图学剑学兵书”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文化背景:卢琦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透露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在《赋深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艺术特色:《赋深隐》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朴素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
《赋深隐》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阅读这样一首反映古人生活哲学的诗歌,无疑能够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