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鹅湖寺

十里苍松对寺门,四围翠滴露纷纷。
湖心水满通银汉,山顶鹅飞化白云。
玉井芙蓉天上露,剑池雪浪月中闻。
石床茶灶如招隐,还许闲人一半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鹅湖寺》是元代文学家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寺院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与修行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出生于雁门,其家族定居于此。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俊逸洒脱,又清新自然。在这首诗中,萨都剌通过“十里苍松对寺门”的描写,展示了鹅湖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寺庙建筑风格。

  2. 诗句解析:首句“十里苍松对寺门”,用“十里”来描述距离,突出了寺庙的宏伟和周边环境的宁静。次句“四围翠滴露纷纷”,描绘了四周树木茂盛、绿意盎然的景象。第三句“湖心水满通银汉”,形象地表达了湖泊清澈见底,仿佛可以触及银河的情景。第四句“山顶鹅飞化白云”,则将自然景观和佛教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性表达。通过描绘鹅湖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萨都剌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与修行的境界。

  4.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古典诗歌,《过鹅湖寺》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情感上细腻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空灵、恬淡的艺术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5. 历史影响:尽管《过鹅湖寺》的创作时间较早,但它在文学史上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后世读者的关注,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过鹅湖寺》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萨都剌以自己的诗歌,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