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白马湖

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
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过白马湖》是萨都剌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元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雁门人。他出身将门,祖父以勋留镇云代,因此家族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萨都剌年轻时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并应奉翰林文字,出为燕南经历,后擢御史于南台,因弹劾权贵而左迁镇江录事,又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其诗歌豪放激昂、险劲遒丽,被后人称为“济善”,意指“济世救人”。

  2. 诗歌原文:《夜过白马湖》春水满湖芦苇青,鲤鱼吹浪水风腥。舟行未见初更月,一点渔灯落远汀。

  3. 诗歌解析:《夜过白马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与宁静的夜晚画面。诗中“春水满湖芦苇青”展现了春天湖水荡漾、芦苇翠绿的美景;“鲤鱼吹浪水风腥”则通过动态的描述,传达出水面波纹与春风带来的细微气息;“舟行未见初更月”表达了诗人乘船而行,未能看到初上弦月的情景,增添了一丝神秘与期待。最后“一点渔灯落远汀”则点明了地点,是在远离岸边的河滩上,渔人的一盏渔灯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4.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使这首小诗成为了元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5. 文化价值: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夜过白马湖》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萨都剌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夜过白马湖》不仅是萨都剌个人才华的展示,也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