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上石壁滩

龙溪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
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
近山钟动石楼中,隔水鸡鸣烟树里。
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
白云遥在太行北,何日归舟下石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上石壁滩”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龙溪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
    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

  2. 作品注释与背景

  • “龙溪三月人上船”一句中,“龙溪”指的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而“三月”则表明了时令为春天。在春天这个季节,河水开始解冻,船只开始在河上行驶,形成了一种生动的画面。
  • 在“十里五里滩声喧”中,作者通过对声音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船行途中的热闹和动态,这种对声音的描绘增加了文本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 “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通过比喻和形容词的使用,把自然景观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风景之中。其中“飞雪”形容了浪花,而“洒石壁”则展现了水花撞击岩石的场景。
  •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中的“越儿”可能是指船上的水手,他正在用篙头(长竹竿)划水前进。这里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作品赏析
  • 《晓上石壁滩》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更是萨都剌对山水之情的一种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川的壮美、水的灵动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 在这首诗中,萨都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仿佛有了灵魂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把“石壁”比作“海眼”,这样的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 《晓上石壁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萨都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追求,以及对父母之思的情感流露。

《晓上石壁滩》不仅是萨都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