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羲卦画龟龙出,颉俑造书鬼夜泣。俯观鸟兽迒蹄迹,依类象形文字立。
以迄五代咸东封,改易殊体靡有同。《周官》保氏教国子,六书大义开群蒙。
太史籀文古少异,小篆从省由秦始。《仓颉》《爰历》《博学》篇,三家著述初传世。
秦燔经籍狱讼炽,乃当隶书趋约易。古文虽绝汉章行,尉律学童仍课试。
东阁祭酒太岳孙,夙尝受业贾氏门。悯悼俗图昧所向,博采籀古加讨论。
揭示上下明指事,转注假借形声意。立一为端亥毕终,分别部居不杂厕。
亘千万古知字原,昭若列星丽躔次。中兴斯学曰阳冰,入室操戈何背戾。
二徐训释浩江河,仲也祛妄言不颇。吴兴张有尔杰出,复古正俗订舛讹。
布衣道士钱道住,玩世端如郭忠恕。三十六举仅成篇,蝉蜕遗踪不知处。
席中如带恶安西,鼓皮离禹良可吁。汉家去古尚未远,成皋印文犹重摹。
云间苦嗜古,手校科虫辨鱼鲁。明窗净几风日佳,临模一扫千番楮。
商彝周鼓真吾师,𧓠匾沈著沙画锥。鸾回凤翥龙夭矫,长戈短剑相交驰。
书草日积充栋楣,保爱何啻璧与圭。细林山中一抔土,缃笈缄縢重闭之。
于乎褉帖藏玉匣,终致温韬举耒锸。亦恐虹光夜烛天,定有窃开窥笔法。
冢头草,鸣寒蛩,薶文瘗笔同高风。后三千年见白日,好事应营马鬣封。
篆冢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篆冢歌》是元代诗人钱惟善创作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该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展现了作者对汉字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蒙古族的统治,这一时期的文化与文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钱惟善作为元代的文人,其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思潮的影响。
- 个人经历:钱惟善在东阁祭酒太岳孙的门下学习过,他对汉字有深厚的兴趣,并试图通过诗歌来展现汉字的魅力和书法的艺术美。
- 文学特点
- 艺术手法:《篆冢歌》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将文字的形状和意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汉字的艺术性和深邃的历史内涵。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汉字的美,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通过对汉字的赞美,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 文化价值
- 汉字演变:《篆冢歌》记录了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这一演变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发展。
- 书法艺术:诗中多次提到“字原”,这不仅是指汉字的起源,也是对书法艺术本质的一种探索。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赞美,诗人展现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感情。
- 教育影响
- 启蒙作用:在元朝时期,虽然科举考试仍然是主要的选拔方式,但像钱惟善这样的文人仍然致力于教育和传承工作。他的诗歌可能被用作教育材料,帮助年轻学生理解汉字和书法的美学。
考虑到您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篆冢歌》的相关背景信息,以下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需要注意:
- 关注《篆冢歌》的创作时间,这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元代的文化特点。
- 研究《篆冢歌》中的具体内容,包括诗中的意象、语言风格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
- 考虑与其他同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理解《篆冢歌》的特色和地位。
《篆冢歌》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它还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文人对汉字艺术的追求和赞美,还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发展变迁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