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除夕效陶体

亹亹冬春易,悠悠时运倾。一岁只今宵,胡能不心惊。
我观寰宇内,谁非爱其生。其生竟几何?倏忽已颓龄。
长风向夕起,寒雪没前庭。绿竹且就压,众草岂复青。
万事尽如是,何须动中情。儿女方在侧,樽酒亦既盈。
今我不为乐,后此欲何成。笑歌东轩下,且遂陶性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丁酉除夕效陶体》是元代诗人戴良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品原文:《丁酉除夕效陶体》:亹亹冬春易,悠悠时运倾。一岁只今宵,胡能不心惊。我观寰宇内,谁非爱其生。其生竟几何,倏忽已颓龄。长风向夕起,寒雪没前庭。绿竹且就压,众草岂复青。万事尽如是,何须动中情。儿女方在侧,樽酒亦既盈。今我不为乐,后此欲何成。笑歌东轩下,且遂陶性灵。

  2. 作者简介:《丁酉除夕效陶体》的作者是戴良,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他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最初习举子业,不久弃去,学习古文于黄、柳贯、吴莱等。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戴良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

  3. 创作背景:元末社会动荡不安,戴良身处乱世之中,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丁酉除夕效陶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诗歌赏析:《丁酉除夕效陶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戴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长风”、“寒雪”等意象,不仅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环境,也寓意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孤独。戴良的这种创作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哲思性。

  5. 文学影响:《丁酉除夕效陶体》作为戴良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元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戴良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丁酉除夕效陶体》不仅是一首反映元末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戴良个人情感、理想和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这首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