亹亹冬春易,悠悠时运倾。一岁只今宵,胡能不心惊。
我观寰宇内,谁非爱其生。其生竟几何?倏忽已颓龄。
长风向夕起,寒雪没前庭。绿竹且就压,众草岂复青。
万事尽如是,何须动中情。儿女方在侧,樽酒亦既盈。
今我不为乐,后此欲何成。笑歌东轩下,且遂陶性灵。
【注释】
亹亹:勤勉。
悠悠:流逝。倾:倾倒。
一岁只今宵:一年中只有今晚。
胡能不心惊:怎能不使人感到惊惶?
我观寰宇内:我看整个天下。
谁非爱其生:谁不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倏忽:忽然。颓龄:衰老的年华。
长风:指北风,借喻时运的变迁。夕起:傍晚刮起。
寒雪没前庭:寒气逼人,雪覆盖了庭院。
众草岂复青:野草不再青翠。
万事尽如是:一切都是如此。
何须动中情:何必在这时动感情呢?
儿女方在侧:孩子们在身边。
樽酒亦既盈:酒杯也斟满了酒。
今我不为乐:我现在不能寻欢作乐。
后此欲何成:以后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笑歌东轩下:在东边的小楼里笑着唱歌。
且遂陶性灵:姑且顺从自己性情的喜好。
【赏析】
《丁酉除夕效陶体》是南宋诗人陆游于公元1203年(嘉定十年)除夕所作。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主张抗金复土,但屡仕不第,壮志难酬。诗作风格苍劲有力,语言平易流畅,善于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这首《丁酉除夕》,即是作者以“陶潜”自况,抒发自己忧愤之情而作的诗篇。
首联两句总写岁月流逝,光阴荏苒。“亹亹冬春易,悠悠时运倾。”这一句用典,取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意思是说,人生天地之间,就像白驹在道旁一闪而过一样,转眼即逝。“岁”和“今宵”二字一语双关地点明题旨,暗示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颔联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作者对人生的感慨。“我观寰宇内,谁非爱其生。”这一句的意思是,纵观宇宙间的人世间,哪个不是为了珍爱自己的生活呢?“其”指代自己。“其生竟几何?”这一句反问句式,更强烈地表现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问。“倏忽已颓龄。”这一句承接上文,说明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啊!“颓龄”是衰老的容颜,这里指人的一生。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不禁令人惊惶失措。
颈联两句写景,进一步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长风向夕起,寒雪没前庭。”“长风”与“夕起”相呼应,都是指时运的变化,“寒雪”与“没前庭”相呼应,都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这句写景,既是对前面“岁月如梭”的进一步烘托,又是对下文“万事尽如是”的铺垫。“绿竹且就压,众草岂复青。”这两句写景,也是对前面“岁月如梭”的进一步烘托。“众草”是指野草,“岂复青”是说这些野草不会再恢复往日的青翠。
尾联两句直抒情感,进一步抒写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万事尽如是,何须动中情。”“万事”是泛指一切事情,包括人生的一切经历。“动中情”指的是在此时此刻的感情变化。这里用了一个转折,由前面的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转而抒发出诗人面对现实的坦然态度:“何须动中情”。最后两句是全诗句意的总结:“儿女方在侧,樽酒亦既盈。”“儿女”在这里代指自己的子孙后代;“樽酒”则是指酒。最后两句写宴饮,也是对前面“万事尽如是”,以及“吾衰竟如此”的解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时运变化的敏锐觉察和深刻理解。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我们认识人生、理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