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马向斯里,仿佛见乡闬。
徒知故山近,终嫌归路断。
移疾驻近郊,薄言息短翰。
新知固云集,旧交多雨散。
惟君好兄弟,视我实亲串。
慷慨谈昔游,留连兴累叹。
荒基记歌榭,弃础忆吟馆。
不睹物兴衰,讵知时治乱。
鄙人获良晤,是节牵薄宦。
清卮阻久陪,别袂限长判。
作诗写情虑,聊用慰忧患。
至古城饮冯氏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古城饮冯氏家》是元朝戴良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作品背景:《至古城饮冯氏家》创作于元朝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时期。戴良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戴良,元代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熟知,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品原文:《至古城饮冯氏家》是一首描写古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古城、冯氏家以及饮酒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作品赏析:戴良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作品注释: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至古城饮冯氏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包括诗句的解释、词语的出处等。这些注释有助于读者把握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创作背景:《至古城饮冯氏家》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和开放的特点。戴良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其作品自然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作品影响:《至古城饮冯氏家》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现代诗人和学者在研究古代文学时,都会引用或分析戴良的这首诗,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至古城饮冯氏家》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反映了元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元朝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