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驾度居庸关

居庸雄据万重山,南北门分作汉关。
鼓角动时森虎卫,旌旗行处识龙颜。
禅宫路转风烟合,御苑春深草树闲。
待得长杨围猎罢,又随车骑此中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驾度居庸关》是元代诗人薛玄曦创作的作品。该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和皇家的威仪,展现了其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汉关的历史意义。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薛玄曦,字玄卿,号上清外史。他生活在元代,是一位道士和诗人。薛玄曦早年师从于龙虎山的张留孙和吴全节,并得到了仁宗时期的举荐,在大都崇真万寿宫担任提举。顺帝至正初年,他还被授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及佑圣观住持等职务。
  2. 诗歌原文:居庸雄据万重山,南北门分作汉关。 鼓角动时森虎卫,旌旗行处识龙颜。 禅宫路转风烟合,御苑春深草树闲。 待得长杨围猎罢,又随车骑此中还。
  3. 诗歌赏析:薛玄曦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塑造了一个既威严又美丽的居庸关形象。诗中不仅描述了居庸关雄伟的地理特征,如“居庸雄据万重山”“鼓角动时森虎卫”,而且通过这些描述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国家使命感。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皇权的尊崇以及对皇家军队的赞美。例如,“旌旗行处识龙颜”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军队行进的场景,更暗含了皇帝的威严与尊贵。最后,“待得长杨围猎罢,又随车骑此中还”一句,不仅体现了皇家狩猎的壮观场面,也暗示了皇家军队的荣耀与归来。
  4. 写作背景:薛玄曦在这首诗的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可能曾亲自游览过居庸关,亲眼见证了其壮丽的景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他在作品中不仅描绘了景物,更是在抒发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这种情感的融入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居庸关的描述,更是一次心灵的共鸣和历史的回望。

《大驾度居庸关》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居庸关的雄伟景观,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他们用自己的笔触来表达这份情感的决心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