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 · 楚天遥带清江引

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是元代著名词人薛昂夫创作的一首经典文学作品。下面对这首作品的文学特色、艺术成就以及其文化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1. 创作背景:《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由元曲作家薛昂夫创作,属于元杂剧和散曲的一种。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还蕴含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作为元曲的代表,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人们喜爱。

  2. 艺术特色:《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显著的特色。首先,它采用了双调的形式,句式为五字八四韵,这种独特的形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得到增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次,该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化的描写,成功地传达出了惜春伤时的情感。例如,“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这一句,通过对桃花的形象化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与哀愁。此外,全曲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作为开头和结尾,强调了春天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3. 社会影响:《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自问世以来,广受赞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表达惜春伤时的佳作之一;另一方面,它也启发了许多后来的诗人和词人,对如何表达类似主题有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注解

欢难会:欢乐难以再逢。

“谁道”二句:苏轼《水龙吟》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更那堪:再加上。

弹指:形容时间极短。

六曲小山屏:六扇可折叠的画有小幅山水的屏风。

问着无凭据:问春春也不答。

“江东”二句: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杯酒,重与细论文?”此袭用之。

那答儿:哪里。

着:让、叫、得。

何似休归去:不如不归去。

目断楚天遥:纵目近望,直望到楚天的尽头。

“夕阳”二句:在夕阳映照下山连着山,在春日江岸边渡旁有渡。二句铺写山水的无穷无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