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鲸引

石上桐孙美如玉,化作长鲸唤僧粥。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
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喑无声。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
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逢时自致千秋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鲸引》是元代诗人鲜于枢所创作的作品。该诗通过描述石头上的桐树(桐花)被比喻为美玉,最终化作长鲸,并引发一系列变化与重生的过程,展现了一种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化。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分析:

  1. 诗歌内容
  • 自然物象的转化:诗中“石上桐孙美如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纯净,而“化作长鲸唤僧粥”则预示着这种美好将在经历一番波折后得到升华。
  • 象征意义的丰富性:诗中的“长鲸”和“威凤鸣”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力量与变革,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力。
  1. 作者背景
  • 鲜于枢的生平:鲜于枢,元大都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西溪子、寄直道人。他曾任两浙转运使经历,辞归后筑有困学斋。鲜于枢擅长诗文,尤工草书,其作品深得赵孟頫推崇。
  • 艺术成就:在鲜于枢的艺术生涯中,除了文学创作外,他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赞誉。
  1. 文学价值
  • 意象运用的巧妙:诗中的意象运用极具匠心,如“剥落皮毛换凡骨”等句子,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展示了诗人深邃的艺术感悟力。
  • 情感表达的深刻: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展现了其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华鲸引》作为一部充满哲思与美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揭示了人类在自然和社会大潮中寻求转变与重生的可能性。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鲜于枢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