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清狂似谪仙,乘凉远过玉山前。
紫箫夜动黄姑渚,翠被风生越鄂船。
云树亭台全却暑,芙蓉帘幕半浮烟。
赋诗刻烛良宵饮,知是衣冠不乏贤。
和羲仲韵柬玉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古典文学的韵味——《和羲仲韵柬玉山》
《和羲仲韵柬玉山》是元代诗人瞿智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个性。诗中“莫怪清狂似谪仙”,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
瞿智,字睿夫,一字惠夫,其先嘉定州人。父晟,迁昆山;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瞿智嗜学明《易》,尤擅长书法,他的书法技艺达到了极致,以兰花钩勒著称。
在《次郭羲仲韵柬玉山人》中,张师贤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场景:“故人一隔红云岛,相见银屏七夕前。” 这两句诗描绘了朋友间虽相隔万里却依旧心心相印的深情厚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系。
诗中的景色描写也十分生动:“花近小山当鹤广,溪深嘉树覆书船。” 这些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的方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
《和羲仲韵柬玉山》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也折射出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清新又高雅的艺术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