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清狂似谪仙,乘凉远过玉山前。
紫箫夜动黄姑渚,翠被风生越鄂船。
云树亭台全却暑,芙蓉帘幕半浮烟。
赋诗刻烛良宵饮,知是衣冠不乏贤。

注释:

莫怪清狂似谪仙,乘凉远过玉山前。

紫箫夜动黄姑渚,翠被风生越鄂船。

云树亭台全却暑,芙蓉帘幕半浮烟。

赋诗刻烛良宵饮,知是衣冠不乏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相聚时所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羡慕之情。

首句“莫怪清狂似谪仙”,意为“不必奇怪我的清狂举止如同仙人一般”。这里的“清狂”指的是作者的性格特点,他不受世俗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诗人以“谪仙”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仙人生活的向往。

次句“乘凉远过玉山前”,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们一起在凉爽的环境中享受时光的场景。这里用“玉山”作为地点标志,暗示着这是一个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地方。同时,“乘凉”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

第三句“紫箫夜动黄姑渚”,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声音。紫箫是古代乐器之一,夜晚的声音能够传得很远,而“黄姑渚”则是一个地名,两者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第四句“翠被风生越鄂船”,描绘了船只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象。这里的“越鄂船”是指一种小船,诗人通过描写它的动态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第五句“云树亭台全却暑”,描绘了亭台周围的环境景色。这里的“云树”、“亭台”都是名词,表示一种静谧、美丽的场景。同时,“却暑”一词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色带来的清凉和舒适感受。

第六句“芙蓉帘幕半浮烟”,描绘了室内的情景。这里的“芙蓉”是一种花卉,用来比喻帘幕的美丽。而“半浮烟”则形容了帘幕在阳光下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感觉。

最后一句“赋诗刻烛良宵饮,知是衣冠不乏贤”,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的赞美。这句话意味着他们在一起吟诗作画,享受美好时光,彼此都才华横溢,无需担心会缺少人才。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声音、气氛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