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高临洗马河,亭前夜月动微波。
倚阑天上箫声发,卷幔岩前树色多。
未许韩家修五凤,欲从房相赋群鹅。
连城芳草遥相忆,谁解玲珑醉后歌。

诗云:亭子高临洗马河,亭前夜月动微波。倚阑天上箫声发,卷幔岩前树色多。未许韩家修五凤,欲从房相赋群鹅。连城芳草遥相忆,谁解玲珑醉后歌。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瞿智创作而成,是一首典型的元曲风格诗篇,其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诗中的“亭子”象征着一个文人雅士的居所,它高高地矗立在清澈的洗马河之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夜晚的月光洒落下来,轻轻触动着水面上的微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第二句“倚阑天上箫声发”,描绘了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耳边似乎能听到天上传来的箫声,这种声音穿透了夜空,给人以无限遐想。第三四句通过“卷幔岩前树色多”展现了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诗人卷起窗帘,眼前是层峦叠嶂的山岩,以及那些色彩斑斓的树木,它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

第五六句“未许韩家修五凤,欲从房相赋群鹅”透露出诗人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效仿汉代名将韩说(即韩休)那样,建起一座豪华的宅院;或是如同汉代的文学家班固,撰写出像《五凤楼赋》这样的作品。这里的诗句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一句“连城芳草遥相忆,谁解玲珑醉后歌”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想起了远方连片的芳草,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好,而诗人自己则在酒后的歌声中陶醉,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回归自然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月色、箫声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空间。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古人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