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董明府惠炭

范叔寒多正不禁,乌薪重惠比乌金。
赊来脱粟忙炊粒,留得焦桐好制琴。
环堵一龛春盎盎,丽谯三鼓夜沉沉。
砚池冰释龙香暖,写我朝来抱膝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董明府惠炭》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炭火的感激之情以及以此物为媒所激发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艺术的珍视。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人,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雅正纯洁著称,被后世学者誉为经典之作。其生平事迹表明,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注重修身养性,晚年归隐于横山,并自号“龟巢老人”,生活简朴而充满诗意。
  2. 诗句解析:《赠董明府惠炭》全文如下:“范叔寒多正不禁,乌薪重惠比乌金。赊来脱粟忙炊粒,留得焦桐好制琴。”此首诗中,“范叔”指代诗人的朋友或知己,“寒多正不禁”形容其性格正直且不惧严寒。“乌薪”则是指黑色的炭,象征炭火的珍贵。诗人用“乌薪重惠”来形容朋友给予的炭火非常珍贵,价值胜过黄金。“赊来脱粟忙炊粒”描述了诗人为了制作美食不惜借贷粮食,体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留得焦桐好制琴”则是说因为有了这份炭火,诗人才能有心思制作出好的琴音,从而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和美。
  3.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诗人通过描写与炭火相关的日常生活细节,传递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炭火象征着温暖和光明,也代表着诗人在艰苦时期仍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面貌。此外,诗中的“砚池冰释龙香暖,写我朝来抱膝吟”展现了诗人沉浸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充分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4. 艺术风格:谢应芳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其诗歌形式——七言律诗,更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这种严谨的形式使得其诗歌内容更加凝练、深刻,同时在形式上也更加符合古典诗歌的审美要求。因此,《赠董明府惠炭》不仅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赠董明府惠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小诗,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